Google

2007年10月23日 星期二

[交流] 亞股盤後-擔憂經濟成長減速 指數大回檔 港股狂瀉 印度回升, [國際股新聞]

美股道瓊:上週五美國大跌,道瓊期指恰好回測半年均線及9月4日的13518支撐位置。若今晚守住,將有機會在13500~14000間震盪。若今晚續跌,則未來幾天的下道支撐關卡將在13000附近。目前情勢混沌,但似有由多翻空轉折的味道,短線可以偏空操作。台指﹕1.前十大交易人部份,淨空頭部位減少547口,但仍有高達5510口的淨空單。而選擇權方面,前十大buy call未平倉為9萬6千口占全市場的62%,但buy put部位則多達12萬口,增加最為明顯,因此前十大似乎認為經過12個交易日的區間整理後,行情有趨勢發動的可能,且比較偏空。2.道瓊跌2.64%,約為9350點附近;Nasdaq跌2.65%,約為9350點附近;韓國今早跌3.86%,約為9237點附近。摩台電子盤收盤371.1點,跌2.8大點,約9538點附近。以國際股市漲跌幅參考,9250~9350是今天下跌合理位置。3.融資增加9.52億元,累計為4084.38億元;融券減少4.26萬張,累計為74.6萬張。投信賣超0.39億元,外資買超30.7億元。融資增、融券減少,外資雖小買超,籌碼面略不利多頭。策略:波段部份: 站在中空結構,反彈至9400附近準備出手建立波段部位。Daytrade部份:9250~9400間區間操作。
亞股盤後-擔憂經濟成長減速 指數大回檔 港股狂瀉 印度回升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/綜合外電‧10月22日2007 / 10 / 22 星期一 18:51 由於七大工業國(G7)財長們表示,金融市場震盪、美國房市疲軟及國際油價走高恐不利於全球經濟的成長,加上日元兌美元持續走高,不利日本企業對美出口,利空消息聚集下,造成亞洲股市在今(22)日大幅回檔,為2個月以來最大降幅。 個別指數方面,由於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在10月19日發生炸彈襲擊事件,造成11人死亡、19人受傷的慘劇。結果菲律賓今日的股市暴跌4%,收報 3667.87點,為亞洲地區最大跌幅。日經 225指數下挫2.2%,收報 16438.47點,為 9月26日以來最低收盤水位。上海綜合指數下修 2.59%,收報 5667.33點。深證成指挫低2.41% ,收報18379.41點。香港恆生指數重挫3.7%,終場點數急瀉1090點,收報28373.63點。南韓 Kospi指數重跌 3.4%,收報 1903.81點。 值得注意的是,台北時間下午 6點24分,印度 Sensex指數逆勢上揚且止跌回升,上漲 0.31%報 17613.99點。 台北時間下午 5點08分,MSCI亞太指數重挫1.9%報 162.68,為 8月17日以來的最大跌幅。 肇因於銀行業、製造業及工業的財報不如預期,投資人對金融市場疲軟與美國經濟衰退的疑慮再度升高,由此引發美股在19日上演大回檔劇碼,降幅為 2個月以來最深。 Mitsubishi UFJ Securities Co. 資深策略師 Norihiro Fujito 說:「美股上周的大幅回檔,再度證實次級房貸是整個市場的核心問題。」 此外,由於日元兌美元走升,損害了日本出口商在美國市場的獲利,由此導致日本汽車產業龍頭Toyota Motor Corp.(7203-JP)的股價暴跌2.1%至6120日元,為 2006年8月7日以來的最低價位。Honda Motor Co. (7267-JP) 下跌2.1%報3750日元。Sony Corp.(6758-JP) 挫低1.9% ,每股來到5220日元。 台北時間下午 2點44分,日元兌美元從19日紐約收盤價114.51升至114.15。 至於其他對美出口之業者,南韓市值排名第一的 Samsung Electronics(005930-KR)亦挫低2.9%,每股來到52.2萬韓元。台灣鴻海精密 (2317-TW下單)下跌2.7%報新台幣236元。 菲律賓方面,Ayala Land Inc. (ALI-PH)重挫4.4% 報 16.25披索。菲律賓市值排名首位的Philippine Long Distance Telephone Co.(TEL-PH)暴跌3.1%至3015披索。
華爾街日報:波羅的海指數連創新高 推升大宗商品價格 鉅亨網編譯趙健君/綜合外電.10月22日2007 / 10 / 22 星期一 14:10 全球散裝海運費率衝上歷史新高,帶動穀物、鐵礦砂、煤炭、和其他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揚。 由巴西運送原物料至中國大陸,平均船隻租賃費用已由1年前的6.5萬美元大漲至18萬美元。有些情況,運費甚至比貨物本身還貴。舉例來說,鐵礦砂每噸約60美元,海運公司由巴西運往中國卻要價約88美元。 此一趨勢使得製造商的原料成本上升,而且高成本轉嫁給消費者,從汽車到麵包等一切商品的價格都受到影響。 海運費率上漲的主要原因是散裝輪船供不應求。中國大陸、印度、和其他開發中國家出現爆發性成長,全球貿易量激增,造成船隻短缺。 散裝貨物運輸的最重要指標-波羅的海乾貨指數 (Baltic Exchange Dry Index, BDI)上周五再創歷史新高。海運公司、海運服務經紀公司、和大宗商品公司都預期海運費率高漲的情況還會延續1年,甚至2年。因為全球現有 205艘散裝輪船,要在1、2年後才有新船加入。 船舶服務公司 Goldenport Inc.商業經理John P. Dragnis表示:「所有海運公司都大發利市,因為運費之高是前所未見的。」 就算有船舶載貨,港口設施不足也會延遲卸貨,導致運費漲價。在巴西的港口,船舶經常需要外海等待最長兩周的時間,才能裝貨或卸貨。 而且巴西不是塞港的唯一國家,上周,有 131艘船在澳洲主要港口等著裝載或卸載煤炭或鐵礦砂,較 1年前增加35%。 結果,有些澳洲煤炭公司被迫減少出口,預期將增添全球煤炭漲價的壓力。同樣地,大宗商品公司也將高漲的運費轉嫁到鋼鐵、穀物、鋁等產品。 儘管散裝運費已連續上漲多年,但去年漲勢仍加快。但散裝運輸有 70%是先簽訂長期合約,因此現貨運費的上漲還未完全顯現效應。 有些商品公司不想完全依賴海運公司,他們選擇自行添購或租用船舶。印度Tata Steel Ltd.子公司Corus Group就以1.35億美元租用一艘船齡 7年的散裝輪船。其他公司表示,如果無法以合理價格取得船舶,或在換約時運費太高理,他們可能暫停部份業務。 Jefferies International Ltd.分析師Christopher G. Combe表示,海運費率上漲的另一個壓力是,散裝輪船近期承攬長程運輸的比重上升。中國雖向澳洲採購大部份的鐵礦砂,但來自巴西的比重也逐漸上升。 Combe 說:「這稱為10哩效應,基本上,中國和印度都向遠方的供應商取得貨源。現在,亞洲的需求要靠南美的礦場來滿足。」 海運需求增加的另一因素是,亞洲的黃豆收穫量減少,帶動美國的黃豆需求,進而提高了貿易量和散裝輪船的需求。 Brookings Institution經濟學家Clifford Winston 表示,運費上漲將帶動商品價格走高,因為運費佔鐵礦砂和穀物等較重商品的比率較高。他說:「毫無疑問,價格會上漲。」但他也強調,隨著船舶供給最終將平衡需求,運費不太可能維持在高點。 確實,日本、南韓、和中國的造船公司已開始執行散裝輪船的訂單。由於接單到交貨通常要 3年的時間,因此大部份新船舶要到2010年才會交運。但有些分析師表示,到2010年,船舶數量可能增加1倍。 同時,鐵礦砂公司也試圖調高鐵礦砂的售價。巴西最大鐵礦砂公司Cia. Vale do Rio Doce執行長Roger Agnelli 稱高運費是「市場的扭曲現象」,但也預期這在短期內不會改變。 英國船舶服務經紀公司 Simpson, Spence & Young 估計,全球海港今年 1-8的裝卸量創下歷史新高。在南韓,煤炭出口增加3%至 581公噸,接近歷史高點。巴西港口今年 1-8月出口約 1億6710萬公噸的大宗商品,幾乎較去年同期多出1000萬噸。中國和澳洲港口的大宗商品進出口量也改寫紀錄。
油價狂飆 波灣股市一發不可收拾 鉅亨網編譯林賴穗/綜合外電‧10月22日2007 / 10 / 22 星期一 13:15 紐約油價上周首度衝破90美元,帶動波灣股市全面走高,阿布達比Al-Fajer證券的資深經紀商 Mohamed Dwaikat表示,「油價對波灣市場舉足輕重,波斯灣經濟強勁成長,油元收入居功厥偉。」 阿布達比證券市場指數上周五大漲4.5%,至 4210.98點,改寫2006年 5月13日以來最大單日漲幅。杜拜金融市場一般指數勁揚3.2%,報 4898.08點,創下近 1年多來收盤新高。卡達Doha證券市場指數上揚0.9% ,收 8899.77點,寫下2006年5月4日以來收盤最高水準。 紐約油價上周上揚5.9%,收在每桶 88.60美元。由於美元走貶,加上市場擔心土耳其可能攻擊伊拉克庫爾德反抗軍,原油期貨在10月19日升抵 90.07美元,創下 1983年原油合約引進以來的最高紀錄。伊拉克是全球原油儲備第 3大國。油價今年迄今上漲了 45%。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握有全球8.1%原油儲備,去年該國經濟成長了8.9%。卡達坐擁全世界最大的單一天然氣油田,因為油價創下歷史新高,帶動該國油元收入飛升,卡達2006年名義 GDP成長26%。
供需失衡 人口增長 10年內世界將遭遇糧食危機 鉅亨網查淑妝/台北‧10月22日2007 / 10 / 22 星期一 12:11 由於供需失衡,人口持續增長,世界性糧食危機日益迫近。觀察家預測,從世界人口和糧食生產的增長情況來看,10年內世界將遭遇糧食危機。 新華網引述日本《讀賣新聞》報導,近年來食品的價格不斷上漲。這除了受原油價格上漲的影響外,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越來越緊張的糧食供需關係。 糧食供應將出現緊張情勢。美國農業部的資料顯示,2007年世界小麥庫存將降到30年來的最低點。在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小麥出口國澳洲,連續2年的乾旱嚴重影響了糧食產量,今後該國很可能要從國外進口飼料和糧食。另外,地區糧食出口量居世界第4的歐盟,今年也因大雨不斷而影響了糧食生產。 觀察家認為,糧食供求關係緊張並非由自然災害導致的短期趨勢。從中長期來看,世界糧食供不應求的趨勢將日益嚴峻。 據聯合國統計,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2億,對糧食的需求量必將因此急劇增長。在人口大國中國和印度,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高,對肉類食品的消費量將增加,而飼養牛和豬所需的飼料用穀物的需求量也會膨脹。 因全球變暖導致的乾旱和洪水等自然災害的頻率增加,以及土地沙漠化導致耕地不斷減少的現實,也不能不讓人擔心。觀察家指出,糧食供求平衡將很快被打破,最早到2015年,糧食危機將會到來。 更嚴重的是,對於那些購買力較弱、難以確保糧食供應穩定的發展中國家來說,糧食問題很可能引發國家或地區間的爭奪戰。正因為糧食是有限的資源,一旦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出現“搶購”,糧食價格就會飆升。 糧食供給不足將使窮國越來越窮,特別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國前景堪憂。聯合國糧農組織最新調查顯示,全球營養不良人口有8.54億,其中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就有2.06億。 從世界糧食的供求變化來看,在上個世紀60年代後半期之前,受技術開發等因素的影響一直供大於求。進入70年代後,受氣候異常和石油危機影響又供不應求。從80年代後半期開始,由於歐盟從政策上支援糧食生產,一度出現糧食生產過剩。但進入90年代後,氣候異常頻發再次導致庫存銳減。就這樣,供應不足和過剩的情況交替出現。 今後,人口的增長以及由此帶來的糧食爭奪戰,很可能成為糧食供不應求的結構性原因。因此,為貧困地區提供旨在實現糧食增產的技術援助,以及旨在發展農業的資本,已成為國際社會的當務之急。
日本出生率減少 2055年勞動力銳減 人口危機敲警鐘 鉅亨網查淑妝/台北‧10月22日2007 / 10 / 22 星期一 11:22 日本政府日前公佈即將在11月 2日提交內閣審議的《 2007年版少子化社會白皮書》,白皮書預測,因出生率減少及老齡化嚴重,到2055年,日本勞動人口將銳減,再次敲響日本社會人口減少的警鐘。 新華網報導,在人口發展趨勢方面,白皮書推算,到 2055年日本人口將少於9000萬,且老齡化問題更加嚴重,約 2.5個人中就有 1人是65歲以上的老人。 白皮書預測,到2055年,日本勞動人口 (即15歲至64 歲的人口) 將從現在的8301萬減至4595萬,僅占總人口的 51.1%。 關於晚婚晚育趨勢,白皮書說,2006年日本男女平均初婚年齡分別為30歲和28.2歲,母親生育頭胎的平均年齡為29.2歲,與上年相比均有所上升。同時,2006年出生人數和育齡婦女平均生育數,時隔 5年後首次上升。 不過,白皮書說,進入2007年以來,出生人數與2006 年相比則出現減少傾向,前景並不樂觀。 為避免社會保障制度因養老金、高齡者醫療費用的增加而使國家財政難以為繼,白皮書明確主張,應重新考慮高齡者的福利內容,實現享受福利和負擔費用的均衡。 少子老齡化社會問題已成為日本經濟發展面臨的最大困難之一。目前,日本當局一方面採取措施提高婦女生育和哺乳期待遇,以鼓勵生育;一方面督促企業延長員工退休年齡,以保證有足夠的勞動力維持正常社會生產。

沒有留言: